首页 | 资料 | 最新 | 在线 | 统计 | 会员 | 搜索 | 收藏 | 帮助 | 设置 | 日记 人工智能研究者俱乐部欢迎您!zhangrex


 返回论坛首页  自然语言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

把本主题输出到打印机 将本主题添加进收藏夹
页数:
  1  2
作者 上一个主题主题:挑战:谁能编程把这几名话翻译正确? 下一个主题
xiazy

新会员


北京
发表总数:7
发表於 - 2002/03/18 :  20:49:36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首先,我所说的务实绝不指一味从应用上钻,相反,我赞成你的要注重基础研究的观点,同时,我还认为,计算语言学应该从计算机科学,语言学,认知科学三方面入手
其次,我确实对你所说的义素不了解,个人观点是义素这个概念的引入是建立在能够找到有限符号集,使之等价于自然语言,这样,对自然语言的处理可以转化为对该有限集的处理。问题是,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是如此复杂,而介于人和世界之间的语言也不可避免的复杂,存在这样的有限集吗?我问你是否是完全集的意思是,你的五千义素能表达所有的自然语言中得意思吗?我问你是否是原子义的意思是,你的五千义素还能规约吗?你说原子义只能做比喻用,不知何解?
第三,我想说,当你试图构造一个有五千义素的语义网的时候,如果连上述最基本的理性思索度没有的话,那就是不务实;如果你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话,我建议你尽快将它负诸实践,我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
第四,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事自然语言的基础研究,为着信息化的中国


回到顶部

huabaolu

核心会员


云南
发表总数:140
发表於 - 2002/03/18 :  15:01:35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什么是义素?可能你还没有明白,原子义,只能做比喻用。五千义素,是有序集,是系统。
什么是务实?可能你还没有弄懂?难道从由自然语变种出来的程序语言人手才是,而从自然语本身去研究就不是?
智能问题是难题,凡世界难题,又都是基础理论不足,基础技术不够,难道一味从应用上钻,就是务
实,而从理论和技术上追求突破,就不是?
我敢断言,搞人工智能,没有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,永远也不能成功!回到顶部
huabaolu

核心会员


云南
发表总数:140
发表於 - 2002/03/18 :  14:11:14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我不明白神经网到底怎样“切实可行”法?人是相对于客体世界的主体,动物根本没有主体,怎能循序升级呢?
这里我想请教一下,神经网罗的切实可行之处何在?请简介一下你的设计,或介绍一点基本知识。以便讨论深入。回到顶部
xiazy

新会员


北京
发表总数:7
发表於 - 2002/03/18 :  13:58:57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TO huabaolu:
如果你分析的有道理的话,为什么没人相信你能做出来?
“语义的最小单位不过五千个义素,次五千义素逐层结构,就可展开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的语义网。。。。。。”
试问一句,这五千个义素你都遍历了吗,都是原子义吗?构成完全集吗?
奉劝你还是务实一点好。

回到顶部

huabaolu

核心会员


云南
发表总数:140
发表於 - 2002/03/17 :  22:36:15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你也不必打嘴巴,关于语义网如何建设,如何按步实施,我已做好了充分准备,已将其设计为一个工程。其原理是,语义的最小单位不过 五千个义素,次五千义素逐层结构,就可展开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的语义网。。。。。。只不过,它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。问题只是,没有人相信有人能做出来。回到顶部
zhangrex
没有设定图片
三星会员



发表总数:63
发表於 - 2002/03/17 :  09:39:49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浏览 zhangrex 的主页 编辑讯息 回复并引用原文 删除回复
"当代机器只能处理符号载体,无能处理意义"我赞成,这是现在翻译机的现状。
“是开发神经网络,还是开发语义网?是分道扬镳的两条路!前者必败,后者必胜。”我不赞成,这只是你个人的主观看法。
也许给你说对了,"也许到下一个,或下几个世纪让后人再来继承开发"是采用语义网方式来进行翻译的最终结局。这样的观点也许上个世纪有人这样想,后几个世纪也有人这样想,总之自已做不到的就以为后人能做到,但就是没人承认它根本上就错了,不可能做到。
绕了一大圈,有谁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?怎样建一个语义库?没有。日本的五代机方案的提出者和实践者最后还是回去教书去了。我先前提哪个小问题只是想再强调一下构造语义网的难度,提醒大家注意。当然如果有一天谁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,并一致被认为只要按步就班实行就能达到目的,不用你动手,我会自已打自已的嘴巴的。可是有人吗?
我倒认为神经网络至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,只要按步就班,循序渐进,从造草覆虫到造青蛙从造狗到造猴子从造猴子到造人,似乎唯一限制它的就是电子工艺方面的瓶颈了,大自然已经给了我们许多极好的标本了。
只不过有点别扭的是神经网络的目的是造人,不出错的翻译机只是它的副产品之一(它还有很多有利有害的副产品就不说了),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,一心只想造出翻译机的人是造不出翻译机来的。

回到顶部

whitewolf
没有设定图片
新会员


辽宁
发表总数:1
发表於 - 2002/03/07 :  21:54:09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现在的翻译系统都是基于句子的翻译,自然很难翻译正确。将来的翻译对必然是基于上下文、整个段落、篇章的翻译,就能解决你所体除的问题。

回到顶部

louie.wang

双星会员


北京
发表总数:31
发表於 - 2002/03/06 :  16:34:07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浏览 louie.wang 的主页 回复并引用原文
我赞成杨的看法,要从心理语言学入手,研究出符号化的语义,命题,图式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库模型,并且应该是一个可扩充,能逐步减少直至完全不需要认为干涉的结构。

cblmsxdh回到顶部

huabaolu

核心会员


云南
发表总数:140
发表於 - 2002/03/06 :  13:31:03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这是机器翻译中的一个普遍问题。人可以马上译出,机器无能。因为在人的头脑中有语境和上下文的会义。而机器没有,当代机器只能处理符号载体,无能处理意义。怎么办?解决的办法是:将你头脑中的会义(语境和上下文等)符号化出来!
但,这只能解决你说的一个例案。要从根本上解决,就得建设一个语义网!所以我主张:在人工智能研究问题上,是开发神经网络,还是开发语义网?是分道扬镳的两条路!前者必败,后者必胜。
痛苦的是,没有人理解我,也没有人帮助我。我的研究成果,也许到下一个,或下几个世纪让后人再来继承开发。
朋友,你能理解吗?

杨斌国回到顶部

qhunter

核心会员


北京
发表总数:171
发表於 - 2002/03/06 :  12:32:40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zhangrex 说得对。为什么机器翻译发展停滞不前?就是因为,进行这种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人的全部知识的参与,需要人的意识进行判断分析。
也就是说,在真正意义上的A.I.成功之前,许多东西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。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,似乎都十分简单,可是却无法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那么,在shepherd moons 之下,anywhere is 我请你顷听 stome in africa,看 caribbean blue色的china rose,和你一起paint sky with stais,用这些来书写我们的book of days。看看你的心是不是还感觉不到温暖。回到顶部

mygod
没有设定图片
新会员



发表总数:8
发表於 - 2002/03/06 :  10:27:24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你只给我这三个字的话 我也不理解啥意思
但是 如果这三个字 曾经出现在一步很闻名的影片 而且我看过
而且是里面的经典语句
我就会联想到那个电影的对白
甚至可以参考这个对白 模仿再造一个有趣的 回答

回到顶部

zhangrex
没有设定图片
三星会员



发表总数:63
发表於 - 2002/03/05 :  20:21:49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浏览 zhangrex 的主页 编辑讯息 回复并引用原文 删除回复
FNNC你好:可能你没弄懂我的意思,我想强调的正是你说的意思:翻译句子必须联系环境即上下文,单从字面上翻是不可以的。可是对于"可乐吗"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有可能有成千上万种上下文,如果用通常编程的方法来建一个数据库,实现难度太大了,不可能为一个"可乐吗"三个字就准备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吧,除了这三个字还有其它字呢?

回到顶部

FNNC

三星会员


江苏
发表总数:79
发表於 - 2002/03/04 :  21:39:10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
zhangrex:如果我问你:“可乐吗?”你知道怎样回答才正确吗?不妨给个答案,让朋友们评评看!
环境或者叫上下文是必须的!否则,“1+1”的结果一定是“2”吗?

董子鉴回到顶部

zhuwei222
没有设定图片
新会员


湖北
发表总数:4
发表於 - 2002/03/03 :  10:37:17  查看会员资料 电子邮件 回复并引用原文
不我库/里库/乐库

回到顶部

主题共有 2 页:
  1  2
 
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
跳至:

版权所有:© 2000-2003 人工智能研究者俱乐部 顶部